8月24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以下简称黄百铁路)最长隧道——上里隧道3号斜井完成挑顶施工,标志着隧道所有辅助施工坑道全部完工,顺利转入正洞施工阶段,为上里隧道全面加速推进正洞施工,如期实现贯通目标坚实基础。 上里隧道位于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全长17276米,是黄百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广西现有铁路隧道中最长的一座,其3号斜井位于乐业县百龙村那丈屯,全长2092米,是上里隧道最长辅助施工坑道。该斜井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衬砌类型达十余种,部分区段还需要下穿河流,存在偏压、顺层及软弱围岩等风险,施工难度较大。 面对施工难题,黄百铁路公司、云桂铁路广西公司组织中铁二院、中铁上海局黄百铁路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组建专项攻坚团队,以“主动作为、超前谋划”为导向,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施工方针,通过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日报,动态观察地质状况,调整开挖支护参数,先后攻克浅埋下穿河流、软弱围岩变形控制等技术难关,顺利完成转正洞施工任务。 斜井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施工坑道,其作用旨在通过增加工作面,实现隧道多段同步施工,解决隧道施工中作业面不足、通风距离过长等问题。据了解,上里隧道共设计4个斜井和1个疏散救援横洞等5个辅助施工坑道,3号斜井完成转正洞施工后,上里隧道将实现9个作业面同时施工,每日掘进最多可达32米,为全面加速推进正洞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上里隧道正洞已累计掘进超过3900米,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安全穿透式及标准化管理要求,运用好生产调度监控中心等数智手段,对建设过程中的生产调度、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信息收集进行全方位管控,同时加大对隧道周边工程地质、水文环境等情况进行调查,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动态优化调整施组方案,持续强化保障施工推进要素,不断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隧道安全如期贯通。”上里隧道施工单位中铁上海局黄百铁路项目部负责人王飞表示。 截至目前,黄百铁路广西段33座隧道正洞已累计掘进超过32000米,其中5座已安全贯通;桥梁桩基完成3085根,桥墩完成231个;路基土石方完成超过330万方,工程正安全有序向前推进。 黄百铁路位于贵州、广西境内,全长约31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标志性工程。它北接沪昆铁路,南连南宁至昆明铁路,沿线途经百色革命老区以及苗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地区。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成为贵州北部地区至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便捷通道,对于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莫小斌,周红云,周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