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RT到LCD(液晶显示),再到OLED和量子点的兴起,有关电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争论从未停歇。那么,对于有刚需的消费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电视才更加合适呢? 笔者以为,不论是从显示技术更迭的历史进程来看,还是从技术本身和消费趋势角度来说,这些年来,OLED似乎都没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成熟消费者不妨理性选择供应链成熟,大尺寸以及拥有人工智能等更符合当今电视行业趋势的产品。 近期,夏普发布的首款消费级8K电视备受业界关注。它的出现从另一个纬度为消费者提供了显示技术方面的新选择。同样,这也意味着,以OLED、量子点为代表的未来显示之争又迎来了新对手。 折戟三年 不具备承载未来能力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首先,从历史进程角度看OLED的发展前途便可见一斑。OLED全称是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2014年,OLED便已经进入大众视线,而相比液晶代替CRT的杀伐果决,这些年OLED似乎并不具备扭转乾坤、开启历史新篇章的帝王相。 下面一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4年在国内OLED销量为1.1万台,2015年为2.5万台,2016年的销量为4.1万台。2017年1-5月,国内销量为2.9万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视像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彩电内销总量为4461万台, 2015年增长为4674万台,到了2016年更达到了5089万台。但OLED在其中所占据的份额和扮演的角色似乎略显尴尬。与之相比,拥有更成功供应量的液晶电视出货量依然占据巨大优势。 色纯度低、功耗大 有机分子先天缺陷无可避免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来说,新显示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然而,从技术角度来讲,在认可OLED在柔性和轻薄方面上的优异体现同时,其寿命短、有残影、色纯度低、功耗大等缺点也很难让人忽视。 首先,不稳定的有机材料涂层是OLED的隐藏定时炸弹。不同于量子点采用的无机晶体,有机分子作为OLED中的发光材料在稳定性上逊色了很多,这就决定了OLED的先天不足。其工作机制会导致屏幕工作电流不稳,从而在显示亮色和暗色时电流大起大落,影响产品寿命。 其次,受自发光限制,OLED还具有面板亮度差的缺陷。有数据显示,OLED电视的峰值亮度一般为500到600尼特,与LCD相比仍稍逊一筹。试问,所谓的未来显示技术却不能让屏幕在白天的室内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难道消费者花大价钱买一台电视,还得白天拉着窗帘看吗?此外,目前OLED电视并非三色主动发光。目前的解决方案为做一个白光的OLED屏,然后用滤色片滤掉三个颜色中的两个。但这样的工艺就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了三倍。而价格呢? OLED电视相当于量子点背光源电视的一倍。如此看来,OLED电视性能更差、价格更高,难怪会有企业放弃发展OLED并表示“OLED TV is over”。 不符合大屏基调 市场接受度低 一项技术的推出是否能达到颠覆效果,消费者的意愿和市场的接受程度可作为度量衡。从市场角度来说,在近两年来大屏电视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因为工艺复杂而导致良品率极低,OLED从其出现发展至今都在大屏市场上难以争取到话语权。 数据源:奥维云网(AVC)&苏宁联合调研 与消费趋势的逆势而行,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也无可厚非。据中怡康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的五一彩电市场,OLED电视的零售量渗透率仅0.6%。此外,良品率低导致OLED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使OLED一直以来仅能定位于高端市场。 抛开市场接受程度,从产业角度看,OLED在产业链配套和规模方面也稍显孤木难支。从上游有机发光材料的供应商到下游面板厂商的参与度都并不丰富和成熟。未来,如果没有更多厂商参与进来,OLED很难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先机。 8K强势出击 消费者选择更多元 在体验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同时,还要做好接受技术迭代风险的准备,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反观目前市场已认可的超大屏、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成熟、有变革性的趋势,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作为近年来彩电行业主基调——回归画质,时常被提及。画质技术成为考评企业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液晶显示带来了新活力。 毕竟,8K电视带来的超精细画质表现,未来无论是基础的视频通话,还是网络购物,甚至于实时交通大数据,都将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打破人与互联网交流时真实与虚拟最后的界限。 显示效果从2K提升到4K,再从4K提升为8K,消费者的视觉体验不断被提升,而这一升级几乎不可逆,毕竟“观于海者难为水”,领略了图像细节美感之后,谁还会接受感官的倒退呢? 伴随消费升级,8K电视的出现尤为符合超高清、高端的市场趋势,在为消费者带来了更震撼的视觉享受同时,更为大众回归家庭娱乐中心增加了粘性。 以首次实现8K赛事直播的巴西奥运会为例,由于8K视频的帧数高达120帧,是4K视频的一倍,能够帮助电视机前的观赛者更清晰地捕捉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英姿,即便是游泳池中被溅起的水花,和高速运动中飞扬的发丝。其临境感能够让人更好的融入节目。 打造完整生态体系 掀起眼球革命 日前,在业界有着“液晶之父”美誉的夏普推出了首款消费级8K电视,其分辨率高达7680×4320,显示效果为4K(UHD)的4倍,更是目前主流高清(FHD)分辨率的16倍。在“市面上50英寸以上的电视产品,90%是4K。”的背景下,夏普推出8K电视,能看出其先人一步的技术积淀和引导行业升级换代的雄心。 相比一些被调侃为“半成品”的未来显示技术,此次夏普推出8K电视似乎更是有备而来。与富士康强强联手,对内容制作、剪辑、储存等产业链进行整合,对不同屏幕产品进行了横向整合。 随着夏普宣布8K生态产业的成立,未来不论是从上游8K片源拍摄,还是8K内容编辑存储传输,亦或是最终的8K内容播放,都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8K电视的进一步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据奥维云网副总裁董敏透露,2019年将有9条10代以上高世代线相继投产,将推动8K电视爆发式增长,预计届时8K面板年产将达600万—700万片。可以说,夏普的8K显示技术跟8K生态体系即将掀起一场眼球的革命。 据相关调研机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的5—8年将依然以液晶电视面板为主导。在HD、广色域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液晶电视正在迎来全面升级,8K电视将成为未来电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谁说未来显示技术只能在OLED和量子点中产生?在夏普打造了一条从内容到产品的全产业链后,跨越4K,拥抱超高清的8K电视,对于消费者来说似乎并不难实现。 |